“你监视燕王!”朱瞻膳惊怒交加,“你们根本不是为了清君侧,而是想挑起内战,让天下大乱!”
素梅捂住伤口,笑意不减:“聪明。可你现在才明白,是不是太晚了?”她忽然吹了声尖锐的呼哨,庙后传来木料断裂声,整面山墙轰然倒塌,露出其后堆满的火药箱——梅花卫竟要炸掉聚宝门,嫁祸给燕藩。
千钧一发之际,暴雨中突然传来铁蹄声。朱瞻基身着明光铠,手持金背大刀,率亲卫破火而来:“老二,接着!”他抛出腰间箭囊,朱瞻膳接住时触到囊底硬物——竟是朱元璋的真遗诏。
“炸开城门,活捉逆贼!”朱瞻基怒吼,刀光闪过处,两名黑衣人首级数落。朱瞻膳这才惊觉,兄长身后跟着的不是燕藩私兵,而是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——原来朱瞻基早已接管了南京城防。
素梅见状,抓起一枚火把掷向火药箱。朱瞻膳不及细想,合身扑上去用身体压住火把,火星灼穿衣料,烫得他闷哼出声。春桃趁机挥刀砍断火药引信,转头时却见素梅已翻墙而逃,红裙在雨中划出刺目弧线。
“别追了!”朱瞻基按住想追出去的朱瞻膳,“先看看这是什么。”他踢开素梅遗落的琵琶,露出底座刻着的“宁”字——正是宁国公主的封号。
朱瞻膳猛地想起张氏的话,浑身血液几乎凝固:“难道……宁国公主才是幕后黑手?”
朱瞻基皱眉:“未必。当年蓝玉案时,宁国公主曾为梅殷向太祖爷求情,太祖爷却赐了她一枚梅花镖——这是皇家大忌。”他顿了顿,从火药箱中抽出一卷图纸,“你看这城防图,用的是前元大都的标记符号,绝非出自大明工匠之手。”
图纸边缘的密文中,“扩廓帖木儿”四字让朱瞻膳瞳孔骤缩。扩廓帖木儿,即王保保,元朝最后的名将,其旧部曾在洪武年间多次煽动叛乱。他忽然想起素梅提及“通虏”密档时的语气,终于明白——梅花卫早已被北元余孽渗透,他们挑起靖难之役,为的是让大明自相残杀,好趁机复辟。
“兄长,”他握紧朱瞻基的手,“速派人与皇太孙议和,就说……就说燕藩愿交出三护卫,只求保留宗籍。”
朱瞻基挑眉:“你疯了?皇太孙若肯议和,何必将湘王逼死?”
“正因如此,”朱瞻膳取出真遗诏,“我们需要借皇太孙之手,清剿梅花卫的余孽。而燕王……”他望向聚宝门外渐熄的火光,“必须装出被逼无奈的样子,方能师出有名。”
朱瞻基盯着遗诏,沉默良久。当第一声晨钟响起时,他忽然大笑,声震屋瓦:“好个祥瑞之子!看来祖父说得对,你果然是燕藩的福将。”
建文元年四月廿二,dawn破云时,朱允炆在乾清宫收到两份密报。第一份来自锦衣卫,言“燕藩世子朱瞻基率兵击退梅花卫刺客,护聚宝门周全”;第二份来自暗桩,附带着素梅的半幅琵琶,以及密文破译后的“北元复辟”计划。
朱允炆握着染血的梅花镖,指节发白。他忽然想起朱元璋临终前的叮嘱:“藩王可制边患,却难防内贼。”如今看来,这内贼竟藏在最信任的人之中。
“传旨,”他沉声道,“着徐辉祖彻查宁国公主府,命齐泰暗中召回梅花卫旧部——记住,只召回太祖爷亲点的‘老梅花’。”